在欧洲篮球冠军联赛的一场焦点对决中,塞尔维亚豪门贝尔格莱德红星队以78-72险胜立陶宛劲旅萨拉基利斯队,这场胜利的背后,却难以掩盖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——球队的替补中锋马尔科·约维奇(Marko Jovic)再次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成绩单:上场14分钟,仅得4分3篮板,正负值为全队最低的-9。
这位25岁的中锋正是布鲁克林篮网队在2019年选秀大会上以第51顺位选中的球员,篮网至今仍然手握他的NBA签约权,纵观约维奇本赛季在欧洲联赛的表现,篮球赛事直播他似乎离NBA的舞台越来越远。
平淡无奇的技术统计
约维奇本赛季代表红星队出战24场欧洲联赛比赛,场均出场13.球友直播nba5分钟,得到5.2分3.1篮板0.6盖帽,投篮命中率仅为48.3%,罚球命中率更是低至61.8%,这些数据在欧洲联赛的中锋位置上只能算是中下游水平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约维奇在防守端的表现,他的移动速度偏慢,防挡拆能力不足,经常成为对手针对的对象,在进攻端,他缺乏自主创造得分机会的能力,主要依靠吃饼和二次进攻得分,进攻手段相对单一。

红星队主教练扬尼斯·斯法罗普洛斯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委婉地表示:“每个球员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,马尔科正在努力适应欧洲联赛的节奏和强度,他需要更多时间来提升自己的全面能力。”
篮网队的长期投资
2019年选秀大会上,篮网队用最后一个选秀权选中了当时年仅21岁的约维奇,时任篮网总经理肖恩·马克斯表示:“我们看中了马尔科的潜力和身体条件,他有着7英尺1英寸(约2.16米)的身高和7英尺5英寸(约2.26米)的臂展,这样的静态天赋值得我们去投资。”
按照NBA的规定,球队可以无限期持有海外球员的签约权,这意味着篮网队不需要急于做出决定,他们可以继续观察约维奇的发展,等待他真正准备好登陆NBA的那一刻。
篮网队现任总经理助理杰夫·彼得森上赛季曾前往塞尔维亚考察约维奇的表现,他在接受布鲁克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:“我们一直在关注马尔科的发展,欧洲联赛是世界上最强的篮球联赛之一,在那里打球对年轻球员的成长很有帮助,我们相信他还有进步空间。”
欧洲中锋的NBA适应难题
历史上,许多在欧洲表现出色的中锋在NBA却难以复制成功,欧洲篮球更注重团队配合和技术细腻程度,而NBA则更需要运动员具备出色的运动能力、换防能力和空间感。
从技术特点来看,约维奇的传统低位进攻能力在欧洲联赛都已经不占优势,更何况是在节奏更快、运动能力更强的NBA,他缺乏现代NBA中锋必备的外线投篮能力——职业生涯至今,他仅尝试过12次三分出手,命中3球。
与约维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同样来自塞尔维亚的尼古拉·约基奇和来自立陶宛的多曼塔斯·萨博尼斯这样的成功案例,这些球员不仅在技术上全面,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篮球智商极高,能够快速适应NBA的节奏和风格。
篮球分析师迈克·施密特指出:“现代NBA对中锋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,他们需要能够换防外线,拉开空间,甚至组织进攻,约维奇这类传统型中锋的市场价值已经大幅降低。”
篮网队的内线需求
目前篮网队的内线轮换相对稳定,拥有尼克·克拉克斯顿、戴隆·夏普等年轻中锋,还有本·西蒙斯可以客串小球五号位,从球队阵容构建来看,他们并不急需约维奇的加入。
更重要的是,篮网队正处于重建阶段,他们更倾向于给年轻球员机会,或者通过交易获得即战力,约维奇这种需要时间培养的球员,可能并不在篮网的短期计划中。
NBA球队常常会将这些海外签约权作为交易添头,在多方交易中,这些“沉睡”的签约权有时会成为平衡交易薪资或者满足交易规则的重要筹码。
未来前景不容乐观
约维奇与红星队的合同将在2025年夏天到期,届时他将成为完全自由球员,这意味着篮网队需要在明年夏天之前决定是否与他签下一份NBA合同,否则可能永远失去这位球员。
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篮网队提供合同的可能性并不大,除非约维奇能够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实现突破性进步,否则他很可能继续留在欧洲打球。
一些篮球专家认为,约维奇最好的选择可能是转投水平稍低的联赛,比如西班牙ACB联赛或者土耳其超级联赛,在那里他可能获得更多的出场时间和战术地位,从而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价值。
欧洲篮球专家大卫·皮克表示:“球员和球队都需要面对现实,不是每个被选中的球员都注定要登陆NBA,在欧洲篮球界,有许多球员虽然没能在NBA成功,但仍然度过了非常出色的职业生涯。”
NBA选秀是一场关于潜力与机遇的赌博,而二轮秀尤其是国际球员的成功率本就不高,马尔科·约维奇的故事提醒我们,在每年60个被选中的新秀中,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在NBA站稳脚跟。
对于篮网队来说,保留约维奇的签约权几乎没有任何成本,他们可以继续观望,等待奇迹的发生,但对于约维奇本人来说,他需要面对现实,要么在短期内实现巨大突破,要么就安心在欧洲篮坛寻找自己的位置。
无论最终结果如何,这位塞尔维亚中锋的故事都反映了国际球员追逐NBA梦想的艰辛与不确定性,在篮球世界的金字塔尖,天赋与努力固然重要,但时机与机遇同样不可或缺。






